当前位置: 公司首页 >> 人才培养 >> 公司产品 >> 学位点介绍 >> 正文

学位点介绍

土木工程学科

时间:2024年04月17日 09:58  

历史沿革

公司土木工程学科始于1951年的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土木科,1958年开始招收工民建专业本科生;1984年学校获批力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按相近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新世纪,学科专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01年获岩土工程硕士点、2003年获结构工程硕士点、2005年获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10年获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6年设工程力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按相近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

专业建设方面,2006年获自治区品牌专业,并于2012年、2017年和2023年连续三次通过全国高等教育专业评估(认证),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于2016年、2023年连续两次通过全国高等教育专业评估(认证),两个专业同时于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科定位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国内知名、区域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土木工程学科”,聚焦“扎根内蒙古、服务内蒙古、建设内蒙古”的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基础扎实、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能力,从事科研教学、技术革新等工作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科特色

公司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设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土木工程材料以及地下工程与地质技术等7个二级学科,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代给内蒙古的两件大事以及自治区18条重点产业链,凝练学科特色,形成了区域环境结构劣化与诊治改造、固废资源化与工程材料性能调控、地质勘察与岩土工程防御、草原人居环境营造与村镇水污染治理等4个特色方向。

区域环境结构劣化与诊治改造:针对寒旱、风沙、盐渍、高烈度等工程环境,开展工程结构劣化机理、低碳结构体系研究,在工程结构风沙侵蚀损伤与防护关键技术、固废提升工程结构腐蚀抗震性能等方面形成特色与优势。成果应用内蒙古西电东输等重大工程和农牧区房屋改造加固等民生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9项(一等奖2项),编制国家、地方标准8部。

区域环境结构劣化与诊治改造

  固废资源化与工程材料性能调控:针对内蒙古固废产量大且利用率低、区域环境影响土木工程材料性能等问题,开展固废资源高值低碳利用、复杂环境下材料性能劣化机理及其提升关键技术等研究,在基于多尺度力学方法研究土木工程材料性能方面形成特色与优势。成果应用于沿黄高速、新机场等重大工程。获省部级科技奖12项(一等奖3项),编制国家、地方标准8部。

固废资源化与工程材料性能调控

   地质勘察与岩土工程防御:针对内蒙古风积沙、黄土及矿区岩土的改良与治理问题,开展生态脆弱区岩土灾害机理及水--岩相互作用研究,在风雪灾害侵蚀路基岩土体灾变防御、黄土-泥岩界面滑移及其工程防御、矿区岩土灾害评估与治理等方面形成特色与优势。成果应用于穿沙高速公路G7路基固沙护坡、鄂尔多斯矿区岩土灾害治理等重大工程。获省部级科技奖5项(一等奖1项),编制地方标准3部。

地质勘察与岩土工程防御

   草原人居环境营造与村镇水污染治理:针对农牧区供暖能耗高、污水处理难等问题,开展主被动太阳房、太阳能设施跨季度储供热技术、村镇水污染治理等研究,在草原绿色低碳建筑环境营造、新能源供暖技术等方面形成特色与优势。成果应用于农牧区低碳住宅、设施农牧业土壤储热、污废水资源化利用等乡村振兴工程。获省部级科技奖项8项(一等奖2项),编制地方标准9部。

草原人居环境营造与村镇水污染治理

团队队伍

   学科点建成了一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业务精湛的团队队伍。现有教师72人,包括教授31人,副教授34人,其中,博导17人,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内蒙古杰出人才1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草原英才14人、高校青年科技英才10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51人。多人兼任国家学会常务理事、理事等社会职务。拥有“结构力学”课程等2个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矿物固废制备低热混凝土研究与实践创新人才团队”等5个“草原英才”工程内蒙古产业创新人才团队。

人才培养

学科专业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夯实“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育人理念,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硕士毕业生中87.5%从事与本专业相关职业,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签约率74.4%,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中多数进入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77.3%的毕业生扎根祖国北疆,投身内蒙古建设,就职于内蒙路桥集团、内蒙电力、内蒙古建筑设计院等各类地方企业;10.3%的毕业生在内蒙古基层就业,服务内蒙古发展;100%的工程力学博士生进入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内蒙古属地高校,为服务内蒙古地区经济建设发展培养土建类人才,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做出重要贡献。

经过73年的建设发展,培养的两万多名毕业生中多数已成长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行业技术骨干和高层管理人员。例如,中国尊结构总设计师81级杨蔚彪,主持建设卡塔尔世界杯主场馆86级王煦,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交一公局董事长90级韩国明,主持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首都国际机场T2T3航站楼、获“大国工匠”的91级李建华,主持建造内蒙古七十年大庆主场馆的14级研究生郭尚志等。

科研平台

  拥有煤基固废高值化利用国家工程中心、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2个国家级平台;自治区土木工程结构与力学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建筑检测鉴定与安全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态型建筑材料与装配式结构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科普教育基地平台;自治区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个。其中结构实验室在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大、实验设备最先进。

科研成果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导向,进行有组织科研攻关。近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横纵项经费近亿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学科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等省部级科技奖35项(其中一等奖7项)成为了解决内蒙古土建领域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的主力军。

社会服务

  围绕厅局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协会学会等需求,组织“科研团队+科技特派员”工作模式开展服务。受内蒙古住建厅、生态环境厅、乡村振兴局等委托完成多个调研报告,为决策提供依据;在全区建设“党员科技服务工作站”5个,深入各盟市旗县开展产业对接和技术服务;投身内蒙古大型场馆、地铁与城市快速路、新机场等重大工程,乡村振兴等民生工程,其中,“农村牧区脱贫攻坚危房鉴定改造”得到人民日报专项报道,“太阳能设施农业土壤跨季度储供热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成果入选“十四五”教育部高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示范项目30个典型案例,是全国入选的唯一土木类案例;编制《农村牧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30余项国家、地方、行业标准;学科点牵头内蒙古土木工程学会、内蒙古勘察设计协会等行业组织,为内蒙古土建领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国际交流

   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学科与蒙古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多所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办学、学术交流合作。其中,2023年蒙古国科技大学董事长3次带队到访学科点开展合作交流,成立中蒙国际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中心,联合举办国际会议,签订共建高水平科研平台协议,联合申报政府间国际科技项目;与白俄罗斯-俄罗斯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效交流合作机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作用持续凸显。

未来发展

202310月,国务院专门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国发〔202316号),推进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对内蒙古土木工程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学科将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内涵发展,坚持守正创新,坚持服务地方,坚持师生至上,打造自治区和西部地区重要的土建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和工程技术研发基地,彰显创新土木、质量土木、绿色土木、智慧土木、文化土木,不断提升学院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更好服务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


下一条: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召开学科平台提档升级研讨会